首页 > 人力资源 > 硕士培养 > 导师风采 > 土木工程 > 工程结构诊治
郑云 硕士生导师
正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工程结构诊治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建筑分会秘书长、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工业建构筑物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工业建构筑物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长期致力于冶金建筑诊治及技术研发,为国家重点项目及大型冶金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有效解决冶金建筑领域疑难杂症,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企业转型升级。 主要创新性技术成果: 1.工业建筑钢结构疲劳诊治新技术。首次建立碳纤维复材加固钢吊车梁疲劳加固理论及计算方法,形成碳纤维复材对工业建筑钢结构疲劳加固新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工程,解决了钢吊车梁疲劳诊治技术难题。 2.工业建筑钢结构损伤评估新技术。首次将航空领域DFR方法引入工业建筑钢结构损伤评估中,建立钢结构构件疲劳损伤状态及寿命评估体系,解决了工业建筑钢结构损伤诊治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3.既有重大建筑消能减震加固技术。提出针对既有重大建筑结构抗震加固的性能目标,建立了大层高、大跨度混凝土框架结构消能减震加固设计方法,创新了阻尼器关键参数实测方法,验证了消能减震加固设计理论,提出了可用于消能减震加固方案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技术应用与推广:1.负责筹建并通过验收我国钢结构领域唯一的国家级质检中心——国家钢结构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并负责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日常科研管理工作,对促进我国钢结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的建设做出突出贡献。2.将技术成果应用于百余项建筑结构诊治项目,包括以宝钢、武钢、太钢主厂房为代表的工业建筑老厂房的鉴定评估与利旧改造;以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和宴会厅为代表的重大建筑安全鉴定;以国家体育场(鸟巢)、深圳会议展览中心为代表的重大结构安全监测。取得显著经济与社会效益。

  科研成果:共主持和参加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8项;在《Composite Structures》、《工程力学》、《工业建筑》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译著1部;编制国家及行业标准10余本;获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3件。

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 企业简介| 协会学会| 核心期刊| 企业邮箱| 联系我们
电话:8610-82228001 传真:8610-62225969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邮编:100088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13号

京ICP证13042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