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北京市岩土锚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于2011年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成立,依托单位为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工程中心聚焦岩土锚固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旨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服务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安全发展。设有岩土工程硕士授予资格及博士后工作站。中心依托单位主编了首部国家规范《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 50086-2015)、行业规范《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是中冶岩土工程技术中心、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技术咨询工作委员会依托单位。
工程中心依托单位拥有多种资质,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地基基础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市政公共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工程设计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岩土工程专业(岩土工程设计)甲级、岩土工程专业(岩土工程物探测试检测监测)甲级、岩土工程专业(岩土工程勘察(勘察))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甲级、地质灾害评估和治理工程勘察设计甲级等。
二、研究领域与方向
工程中心主要从事岩土工程相关的新技术与装备研发、新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及应用。主要包括预应力岩土锚固综合技术、大直径全套管灌注桩新技术、岩溶地区桩基工程综合技术、岩土工程防灾减灾与治理加固关键技术、生态边坡新技术、超大吨位基桩静载试验综合技术、荷载分散型锚杆新技术、新型扩体锚杆技术、可回收锚固新技术、全方位高压喷射注浆技术、包覆防腐型桩基成套技术、预制芯体锚固技术、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三、人才团队
工程中心汇聚了一支跨学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高水平人才团队,专业涉及岩土工程、地质工程、结构工程、采矿工程、交通工程等,形成了“首席专家引领-项目骨干担纲-新生力量协同”的梯队结构。工程中心现有人员59人,其中正高级工程师8人、博士6人、硕士22人,拥有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5人,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1人,注册国家一级建造师14人,国家安全生产专家2人,国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专家2人。
四、科研条件
工程中心具有多套土力学测试仪器,可满足土力学基本测试需求,同时,拥有两处中试基地:(1)新型锚杆加工中试基地:该基地主要针对新型扩体锚杆、囊式防腐锚杆等进行加工中试。该中试线由2012年建成投产,总投资额度达到950万元,该生产线选用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工艺装备,在无粘结预应力、囊式扩体锚杆及分散拉力型预应力锚杆等技术进行中试及产品生产。该生产线采用严格的控制流程极大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稳定工艺流程,保证产品质量。该生产线的成功运行,打造出了一条国内一流的锚杆加工生产线,为中心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国际水准的锚杆加工中试基地及规模化生产平台。(2)锚固中试基地:锚固中试基地位于北清路苏家陀,拥有大小锚杆钻机十余台,其中包括进口宝峨锚杆钻机4台,设备原值1000余万,形成了占地2600平米的生产试验基地。以便岩土锚固新技术科研成果能够在工程中得到及时应用和推广,使得工程建设和科研开发同步进行。该中试基地曾成功转化了压力分散型、拉力分散型、U型可拆芯锚杆技术及高压注浆喷射技术等。
五、主要业绩
工程中心主要业务包括软弱地基处理、桩基础、深基坑支护、边坡治理、环境岩土工程、岩土地震工程、尾矿坝筑坝和堆山造景技术以及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工程中心成立以来,承担了大量工业建筑、住宅房屋、机场、高速公路、桥梁的地基基础工程以及岩土边坡治理、地下工程等大中型工程项目,如北京奥体南区2#~5#地项目土护降和桩基础、国家大剧院地下连续墙工程、奥运会森林公园主山堆筑工程、冬奥会延庆赛区桩基工程、南极秦岭站基础锚固工程、国家天文台桩基工程等国家级重点项目。同时,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拓展海外业务版图,承担了土耳其胡努特鲁发电厂震后边坡安全评估项目,工程中心专业团队运用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为发电厂边坡安全提供了科学严谨的评估,保障了项目后续的稳定运行;在新加坡环球影城项目岩土工程项目中,工程中心凭借精湛的岩土技术,克服当地复杂地质条件,为酒店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赢得了国际合作伙伴的高度赞誉。此外,还完成了铁路、公路、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五百多项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山(仰山)工程项目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人工挖孔桩工程
高寒极地环境耐候抗风振锚固项目
土耳其胡努特鲁电厂边坡震后安全评估项目
近年来,工程中心先后申请并完成了多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科研项目,工程中心在先进锚固技术、绿色桩基技术、新一代地基处理技术等岩土工程技术研发的热点领域,先后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综合科研成果,取得了优良业绩,取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奖10余项,专利30余件,编制、修订标准、规范、规程30余部,综合技术实力雄厚。
2002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预应力岩土锚固综合技术及其应用)
2015获中冶集团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承压型囊式扩体锚杆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2022年荣获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高陡边坡抗震计算理论及抗震锚固关键技术)
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联系人:薛子洲
联系电话:010-82227029
联系邮箱:iluxzzh@126.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13号
京ICP证13042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