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研发 - 科研平台
中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
  一、概况

  中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依托单位为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是中冶集团集中力量突破冶金、电力、建材等环境保护领域共性、关键技术,使集团在该领域的诸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实现核心技术迅速产业化的重要创新平台。

  工程中心充分发挥在冶金、电力、建材等行业环境保护技术创新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提升集团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的能力与效率,促进集团各子公司的技术合作、技术交流、技术转化与成果共享,为集团在环保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进集团在环保领域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培养一批优秀的研发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集团在环保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二、研究领域与方向

  (1)工业烟气污染物高效治理技术研究

  (2)工业用排水过程控制及污废水零排放技术研究

  (3)工业固废处置与资源利用技术研究

  (4)工业环保监测与防控技术集成

  (5)钢铁联合企业环保系统节能技术研究与集成

  (6)钢铁企业余热梯度高效利用技术等领域

  (7)工业厂区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技术研究

  三、人才团队

  工程中心本部现有员工近300人,技术人员占73%,正高级工程师37人、高级工程师124人,其中博士14人、硕士157人,其中专职科研人员近20人。技术专业人才配备齐全、年龄结构合理、研发能力强、工程经验丰富。

  四、科研条件

  中心现有本部办公楼面积3000㎡,拥有水处理实验室、大型烟气除尘与净化实验室、噪声实验室、固体废弃物处理及利用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在内的较完备的环境保护试验、测试场所与设备,实验室面积达1500。依托上海、湛江环保设施投资运营项目建成了两个产业化试验基地,产业化基地拥有实验室面积达到6242,建成了国内外较为先进的烟气净化、噪声控制、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固体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工业节能科研平台。配备了包括玻璃钢槽内置四氟换热器、试验反应塔、储热装置防腐换热器、渣罐表面结壳破碎装置、便捷式XRF分析仪、超滤反渗透设备、电磁辐射测试仪、烟气分析仪、便携式红外气体分析仪、高密池实验设备、再生水臭氧氧化装置及自动控制系统、激光烟尘浓度仪、高精度智能化裂纹测探仪等100多台(套)大型和专用分析仪器设备。

  五、主要业绩

  工程中心累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8项,形成科研成果累计20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60余项编制国家、行业标准90余项,授权专利313件,其中发明专利121项。

  

  图1:“熔融钢渣热闷处理及金属回收技术与装备”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图2:“钢渣滚压破碎-余热有压热闷技术与装备”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图3:“一种转炉烟气降温除尘方法”荣获中冶集团专利技术奖金奖

  

  图4:“钢铁渣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标准”荣获标准科技创新奖项目一等奖

  

  图5:“钢渣低碳清洁资源化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荣获五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熔融钢渣高效罐式有压热闷处理技术与装备”,首次研发了熔融钢渣辊压破碎处理工艺及技术,世界首创了熔融钢渣高效罐式有压热闷处理技术与关键装备。以熔融钢渣在密闭的体系内倾翻、辊压破碎、有压热闷2.5小时为主要特征,实现了钢渣的资源化处理和热能回收,钢渣处理率达到100%,热能回收率可达30%,已广泛应用于宝武集团、鞍钢、首钢、河钢、沙钢、建龙、越南河静钢铁、马来西亚联合钢铁等国内外大型钢铁企业。“熔融钢渣辊压破碎-有压热闷处理工艺”、“钢渣金属回收技术与成套装备”、“转炉煤气净化回收技术及成套设备”、“高效低阻脉冲袋式除尘技术及装备”、“低品质蒸汽余热发电技术与装备”等技术及设备的研发,为钢铁行业在固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大气污染治理、节能降碳等方面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技术已在山西新泰、广西柳钢、日照钢铁、湛江钢铁等重大工程项目中运用。

  

  图6: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60万吨/年钢渣有压热闷项目(采用卧式有压热闷罐)

  

  图7:河钢产业升级及宣钢产能转移项目钢渣处理项目(采用世界最大直径立式有压热闷罐)

  

  图8:马来西亚马中关丹产业园350万吨钢铁节能环保项目50万吨/年钢渣处理线

  

  图9:山西新泰钢铁有限公司转炉钢渣热闷处理项目

  

  图10:日照钢铁2×300t转炉煤气干法净化回收系统

  

  图11:宝钢湛江钢铁三高炉非工艺除尘BOO项目4#350吨转炉二次除尘系统除尘器

  响应国家对钢铁行业实现超低排放要求,工程中心已为全国二十余家钢铁企业开展超低排放评估监测工作,通过对钢铁企业废气有组织、无组织及清洁运输等方面科学评估,帮助钢铁企业发现问题,为钢铁企业改造提供“一厂一策”改造方案、超低排放改造可行性研究及工艺路线比选报告等服务。积极贯彻落实我国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开展钢铁领域碳排放核算方法、标准、技术、实施路径等方面研究,为钢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安全保障,引领钢铁行业重塑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

  

  图12:唐山东华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超低排放改造评估监测项目

  

  图13: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碳达峰碳减排规划

  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联系人:闾文

  联系电话:010-82227604

  联系邮箱:lvwen10@126.com

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 企业简介| 协会学会| 核心期刊| 企业邮箱| 联系我们
电话:8610-82228001 传真:8610-62225969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邮编:100088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13号

京ICP证13042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