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研发 - 科研平台
中冶建筑物及工业设施安全诊治工程技术中心

   一、 概况

  “中冶建筑物及工业设施安全诊治工程技术中心”依托单位为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原名为“建筑物及工业设备安全诊治技术开发基地”,根据中冶集团企2003146号文的批示组建并运行至今。后根据中冶集技20111号文的批示,按要求更名为“中冶建筑物及工业设施安全诊治工程技术中心” (以下简称工程中心)。

  二、主要业务与研究方向

  工程中心主要业务:承担土木工程、产品及相关工程材料的质量监督检验工作,包括国家监督抽查、认证产品检验以及新产品鉴定和委托检验工作;编制有关工程和建设行业产品的标准规范;研发新的检验方法和新技术,研制相关的检测设备和仪器。

  工程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工业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技术、核电站安全壳结构全寿期安全监控评估技术、在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诊治技术、工业建筑抗震与振动检测治理技术、钢结构疲劳诊治技术、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及其工程应用成套技术、光纤光栅健康监测技术、桥梁结构可靠性诊断评估及加固改造技术、古建筑物安全性与抗震性鉴定评估与保护技术、工业企业管网的非开挖检测修复技术等领域。

  三、人才团队

  工程中心现有工作人员480人,其中国家和省部级专家7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44名,高级工程师69名,各类国家注册工程师200名,形成了老中青、各层次学历和职称人员良好搭配具有高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结构

  四、科研条件

  工程中心实验室面积10072m²,办公室面积超过7000m²;拥有设备仪器约1952余台(套),现有仪器设备原值5720万元。中心具备包括研究性试验、实验室检测与检验、工程检测、中试试验等试验条件,能够完成结构诊治行业所有重要的试验研究,并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性试验条件,目前已成为国内结构诊断与改造行业试验条件最全面的单位之一,综合技术水平保持国内领先。

  工程中心在创新和科研、工程化应用中与其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了有机联系,形成了紧密互动的良好局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区域科技交流合作,除工程中心培养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外,工程中心的依托单位中冶建研院建有博士后流动站,成为高层次人才交流的平台。

  为加强工程中心技术转化的能力,近几年来,逐步建立了工程技术研发基地,中试基地和生产基地,其中,以工程中心技术骨干为主体,与高等院校合作构成了工程技术研究基地的中坚力量。 目前,工程中心已成为国内拥有全面结构诊断与改造行业试验条件的单位之一,综合技术水平保持国内领先。

  在“既有工业建筑结构诊治与性能提升”“碳纤维加固混凝土结构试验研究”“建筑物火灾后鉴定评估技术研究”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技术研究”等项目中,与清华大学、东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进行合作研究开发,形成了碳纤维加固、建筑结构检测鉴定等相关领域的技术基地,并逐步形成了经济效益。通过合作研究和开发,有力支撑了工程中心技术研发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

  工程中心依托单位具有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实验室认可检查机构认可资质;北京市见证取样和专项检测资质;交通部公路工程综合乙级资质;交通部桥隧专项资质;人防办人防防化设备检测资质;人防工程检测资质等满足检测需求的各类资质

  五、主要业绩

  近年来,工程中心取得包括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奖100余项;专利390余件;编制、修订标准、规范、规程210余项,综合技术实力雄厚。工程中心全方位进行土木建筑结构诊治技术工作,覆盖结构检测、结构评估、结构加固、结构改造、结构修复技术五大方向,综合实力最强。工程中心率先进行领域的关键性或前瞻性技术研究,并付之于工程实践起到了行业带头作用,在行业中具有充分的技术优势。如工业建筑可靠度研究、高性能纤维加固结构技术研究、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技术与材料、核电站大型结构测试技术、预应力钢绞线松驰试验机等均为工程中心率先开发研究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进而推广、辐射到全行业。工程中心将研究、开发、生产、工程密切结合,与本领域的知名企业、学校、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长期的合作关系,更有力地推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产业化进程。

  多年来,工程中心集科技创新开发,实验室试验和现场工程检测、监测于一体,凭借雄厚的综合实力,在建筑、交通、冶金、电力、石油、化工、核电等行业及国家重点工程的检测鉴定、建筑技术攻关、检测设备的研发和推动检测行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每年完成各类检测项目千余项。先后承担了宝钢、首钢、武钢、鞍钢、大唐、华能、国电、华电、一汽、中车等大型工业企业的建构筑物检测、鉴定工作;完成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核电安全壳结构动、静载模型试验,并完成巴基斯坦、罗马尼亚和国内核电站安全壳结构整体性试验和在役检查;完成了人民大会堂、鸟巢、水立方、国家会议中心、中央电视台新址主楼、首都机场T3航站楼、首都博物馆、北京地铁等大型公共建筑的检测鉴定任务;承担并完成天安门城楼、故宫宁寿宫、恭王府、山西平遥古城墙等古建筑的鉴定与评估研究,为国内外文物建筑领域的安全性评估填补了空白。

  作为国内综合性、专业性的检测机构,工程中心始终坚持“公正诚实、科学严谨、热情及时准确可靠持续改进”的宗旨,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卓越的服务理念,为广大客户解决了众多质量难题,赢得了客户和社会的信赖。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晓东

  联系电话:010-82228195

  邮箱:lixiaodong@cribc.com

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 企业简介| 协会学会| 核心期刊| 企业邮箱| 联系我们
电话:8610-82228001 传真:8610-62225969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邮编:100088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13号

京ICP证13042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