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研发 - 创新团队
海洋工程技术与新材料创新团队
  一、人员情况

  团队负责人:韩宇栋,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博士,正高级工程师,总院特材公司副总、总工,总院科技委、标准委、技术质量委委员,总院硕士生导师、多所双一流高校校外硕导、博导。2014年入选总院首届“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计划,2020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总院特材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公司新材料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建筑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混凝土材料与工程检测分会青年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工程诊治与运维分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理事、《防护工程》期刊编委。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水泥基材料收缩开裂“防诊治”、先进水泥基工程浆料开发、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海洋工程新材料和特种工程材料工程应用、混凝土耐久性病害诊治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防科技重点主题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任务、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央企重大研发项目等10余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冶集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五矿集团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冶集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科技创新先进个人、中国五矿集团“青年岗位能手”等奖励或荣誉称号。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论文35篇;申请国家专利50余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件。主参编国标3部、行标5部、地标2部、团标8部。

  团队目前拥有骨干成员40余名,其中包括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冶集团首席专家/总院副总工程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总院首席专家2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总院青年科技创新人才2人,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20人,硕士以上学历人员30人,其中博士9人。团队成员专业背景包含高性能水泥基材料、金属材料、纤维复材、聚合物材料、结构工程、海洋工程、腐蚀与防护、有机化学、无机非金属化学、材料科学与材料加工工程等方向。

  二、主要研发方向

  

  (1)高性能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研究

  ①水泥基材料及高性能外加剂;

  ②高分子与聚合物基材料;

  ③建筑钢材和特种焊材;

  ④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⑤炉窑耐火材料。

  (2)新材料与海洋工程高性能结构设计开发和研究

  ①纤维复材/耐蚀钢-海水海洋骨料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

  ②全复材新结构;

  ③海洋钢结构;

  ④海洋工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及超高性能装配式、节段拼装式构件。

  (3)新材料与海工结构配套装备、工艺、工法开发和应用

  ①水泥基材料生产、试验、检测监测技术与应用;

  ②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生产、加工、安全鉴定、远程监测技术与应用;

  ③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生产、加工、修复技术与应用。

  (4)新材料与海洋工程领域技术服务及其平台建设

  ①海洋工程高性能混凝土成套技术咨询;

  ②海洋牧场混凝土人工鱼礁及其技术服务;

  ③高性能功能性海洋建筑用钢的应用技术服务;

  ④工程结构(钢结构、混凝土结构)防腐防护技术服务;

  ⑤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与诊治技术咨询与服务;

  ⑥结构复材加固技术及新型复材结构在海洋工程应用咨询。

  (5)军民融合特种工程材料和技术

  ①大型实体仿真工程材料和技术

  ②耐高温特种工程混凝土;

  ③超快硬瞬时构筑水泥基材料;

  ④超高性能和特种功能型水泥基灌浆料。

  三、成果及奖励

  近5年承担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等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15余项。

  近5年,团队获授权国家专利6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50件;主编或参编国家标准9部,主编专著4部,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50余篇,其中SCI检索16篇,EI检索18篇。

  近5年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5项,其中大跨度钢结构防火防腐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复合有机环保型阻锈剂的研究与应用获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海水珊瑚骨料混凝土及其配纤维复材筋构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中冶集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四、成果转化情况

  秦皇岛港口码头工程钢结构及混凝土防腐;曹妃甸跨海大桥钢结构防腐;某超高性能水泥基灌浆料用于陆上大型风电工程;某耐高温陶瓷耐磨料用于冶金冲渣沟预制件工程。

  

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 企业简介| 协会学会| 核心期刊| 企业邮箱| 联系我们
电话:8610-82228001 传真:8610-62225969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邮编:100088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13号

京ICP证13042131号